過去十年,在香港生活的少數族裔人士顯著增多,他們除了要面對文化差異,更要解決由語言隔閡引起的問題。要讓少數族裔人士融入社區、落地生根,幫助他們提升中文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語常會先後推出不同項目,以照顧非華語人士學習中文的需要。由2012/13學年開始,語常會推出了「支援非華語兒童學習中文」計劃,鼓勵非華語兒童盡早開始學習中文,提高學習的興趣。另外,語常會又在2015/16學年推出 「已離校非華語人士職業中文課程」計劃,邀請大專院校/培訓機構為已離校非華語人士開辦職業中文課程,提高他們中文方面的聽、講、讀、寫水平,幫助他們獲得資歷架構認可的中文資歷,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力。同時,為了提升教師教授非華語人士學習中文的效能,並為非華語人士提供自學中文的工具,語常會也開展了「非華語人士中文學與教材料開發」計劃,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最近已開發的學與教材料有: 「時事學中文」 應用程式和《非華語學生中華文化讀本:歷史人物篇》。
教育局由2014/15學年起,透過語文基金以試驗性質推行「『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專業進修津貼計劃」。此項計劃為在職中文科教師提供津貼,鼓勵他們修讀有系統的兼讀制課程,以提升其教授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所需的教學知識及技巧,並理解華語及非華語學生在文化上的差異,從而更好地裝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