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今日(4月30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將跳繩及英語詩詞結合起來,讓小學生透過跳繩學習及使用英語。
是次比賽名為英語跳跳紮,由兒童書籍作家與插畫家協會主辦,為語常會首度舉行的英語節其中一項活動,共有來自17間學校的41隊逾200名小三至小五學生參賽。
語常會委員兼英語節統籌小組主席陳樹基指出:「語常會一直推動以愉快的形式學習和運用英語。這次比賽要求小學生跳繩之餘誦讀英文詩詞,既訓練他們口、手及腳部的協調,又可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和使用英文。同學練習時只須1條繩子,器材需求簡單,成效卻十分顯著,因此是一項可以向學校甚至家長推廣的活動。」
活動主辦機構兒童書籍作家與插畫家協會亦對參賽者的成績感到欣慰。該會地區顧問Susan Sprengeler在比賽結束後表示:「當大家於1月參加第1次工作坊時,很多學生仍未掌握有關技巧。但到了3月的第2次工作坊時,已明顯地看到大家在跳繩及誦讀方面作出改善。在今日的比賽中,我們很高興看到大家都成功達到比賽的要求,不單兼顧跳繩及誦讀,更創作出令人驚喜的英文詩詞,證明以這種模式可以加強小學生學習及使用英語的興趣。」
比賽規定每隊參賽隊伍須一邊跳繩,一邊誦讀多首英文詩詞,其中一首必須為他們自己的創作,其餘的可從大會提供的範本中挑選。而由語常會、兒童書籍作家與插畫家協會及中國香港跳繩總會代表組成的評判團,則根據參賽者在誦讀詩詞時的發音及投入程度、原創詩詞的創意及跳繩技巧3大準則選出優勝者。
英語節2005獲語文基金贊助舉行,於4月至5月期間推出多項活動,包括戲劇表演及工作坊、跳繩兼誦讀詩詞比賽、辯論、詩詞創作和詞彙比賽、報紙編採技巧交流,及介紹英語的電視節目等等,以提升市民學習及使用英語的興趣。
語常會於1996年成立,就一般語文教育事宜及語文基金的運用,向政府提出建議。